老照片往事――键盘上的小人物老P
老P在他的书柜里来回翻腾,找两张旧照片。终于找到了,是在一本封面和内文都已发黄的笔记本里找到的。这是本旧日记,夹着他要找的那两张老照片。一张,是刘格平和他们那批北京大学生的合影,另一张,是袁振夫妇和他们那批北京大学生的合影。照片写明了日期,是1967年9月27日。老P一下子就想起来了,在太原和当时的两位省级领导干部照罢合影,他们就乘火车返回北京了。他那批战友,来自清华、北航、北农机、北师大几所名校。
是一位作家朋友发来邮件,说正在写一部有关“文革”初期大串连的纪实书稿,请老P提供素材。翻看当年的日记,细瞅发黄的旧照片,老P回味着作家文稿中的一段话:
1966年,毛泽东主席分别于8月18日、8月31日、9月15日、10月1日、10月18日、11月3日、11月10日、11月26日,八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全国赴京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,这八次大接见,先后共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1300多万人。伴随着这八次接见的,则是全国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大串连。大串连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们,坐火车不要钱,坐长途汽车也免费了。从北京到全国各地,举凡各级党委和政府,都抽出专人,拨出专款,成立了大串连接待站,为各地来的学生们免费提供住宿和伙食。直到1966年的12月1日,全国的铁路交通压力已不堪忍受,党中央和国务院才联合发出通知,停止乘火车、汽车、轮船免费串连。由于在外串连的大量红卫兵和学生们,依旧以步行方式周游各地,党中央又在1967年3月19日下发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》。为了彻底遏制一直停不下来的学生大串连,同年9月23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、中央文革小组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在外地串连学生和在京上访人员立即返回原单位的紧急通知》。通知第三条规定,“北京和各地接待机构,从9月28日起,一律停止招待外地串连的学生和其他人员。”各地的接待站开始统统解散,全国的红卫兵和学生们的大串连终告结束。
作家说的没错。正是1967年9月23日的那个文件,山西当年的两位省级领导,才接见了他们,送他们返回北京。
参与大串连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们,作家作了如下分类。
一:朝拜红色圣地的。当时的延安、瑞金、井冈山、韶山、遵义等地,都曾有过人满为患的情况。
二:趁大串连游山玩水的。在那个封闭的年代,学生们过了一段可以免费吃喝、免费住宿的旅游生活。
三:还有不少革命师生,和当地的造反派一道合力,伴演播火者的角色,融入当地的运动。
逝去的往事,突然在老P的头脑中聚集。原本是途经太原,奔赴延安的,却被太原火热的斗争吸引,贴大字报,刻传单,表态支持炮轰省委,参加夺权,与太原群众一道游行,支持革命委员会的诞生,新政权内部分裂后,又介入内乱争斗,岁月如火,斗争不息。怀着一颗虔诚的心,象先辈们一样,要在革命的风浪里锻炼成长。结果是,近一年光景,从北京一站到太原,又从太原一站回北京,这便是他们的大串连经历!
老P仔细辩析着照片上那些稚嫩的面孔,竟不知上初中的小孙女已站到了他的身后。她问爷爷看啥?老P说,是在看上大学时大串连的照片。啥叫大串连?小孙女不解。老P就让她看电脑屏上,作家传来的那些文字。小孙女问爷爷,你是那一类呢?老P说,是第三类。小孙女轻轻叹口气说,爷爷傻呀!要是我,肯定是第二类!突然,又上下打量着爷爷,说,莫非,爷爷也当过造反派?老P点点头。她看到小孙女一脸茫然,象盯着一个坏人,或者,一个怪物。老P看过孙女的一篇作文,题为《我的爷爷》。在孙女笔下,他是最完美的老人!可现在,他不知该给孙女怎么解释那段历史,那真是一段解释不清的历史啊!
(刊太原晚报2016年2月24日26版)